近日,紹興市越城區(qū)鑒湖街布塘村蓮花落展覽館揭牌,揭牌儀式上,紹興蓮花落協會會長胡兆海和我市著名戲曲專家王家寶參觀了蓮花落展覽館,并發(fā)表了講話。
蓮花落展廳
蓮花落展廳包括紹興蓮花落的歷史沿革,紹興蓮花落祖師爺唐茂盛的生平典故、名家介紹、名曲介紹及賞析也在其中,還包括坡塘蓮花落生活集錦等內容,詮釋了蓮花落與時俱進的風采,宣傳蓮花落表演者的時代精神,進一步推進蓮花落文化的傳承。
坡塘村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村子將以蓮花落展廳“上線”為契機,傳承和弘揚紹興蓮花落文化,并以此形式紀念老一輩藝術家。
文字來源官方平臺,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在線聯系刪除!

10月16日,“谷牧在新沙紀念展廳”在富陽東洲街道新沙村文化禮堂建成開放。12月16日上午,“谷牧在新沙紀念展廳”正式揭展。

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又稱廣州近代史博物館)是中國地方專門性博物館。1957年籌建,1959年建成開館。該館館址面積約2000平方米。是一座中間大廳、繞以回廊、兩層圓頂的建筑。它原是清末廣東咨議局。辛亥革命后,廣東人民在這里召開大會,宣布反清獨立。 1921年5月5日,孫中山就任非常大總統,在這里舉行宣誓就職典禮。1925年9月底,成為中國國民黨中央黨部所在地。國民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和第三次全國勞動大會等重要會議在這里召開,毛澤東主編《政治周報》時在這里辦公,譚延闿、李富春主辦的中國國民黨政治講習班和何香凝主辦的中國國民黨婦女運動講習所在這里上課。它是大革命時期一個重要的革命舊址。

廣州十三行博物館位于清代十三行商館區(qū)遺址上,占地3060平方米,總建筑面積6090平方米,現館藏文物1600多件(套)。常設展覽有“清代廣州十三行歷史展”和“王恒、馮杰伉儷捐贈的十三行時期文物專室陳列展”。館藏文物全部由中外熱心人士無償捐贈。 館內館藏文物約1700件(套),以“文物+文獻史料”的方式,展示了十三行的歷史。

13日下午,“圓明園馬首銅像捐贈儀式”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行。捐贈儀式后,馬首銅像轉至正在@國家博物館 展出的“回歸之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歸成果展”,與其他六尊獸首銅像(牛首、虎首、猴首、豬首、鼠首、兔首)一起展出至11月27日。

昨日,記者從南頭古城博物館獲悉,因設施改造,南頭古城博物館需臨時閉館2周,從10月19日起至11月2日將暫停開放和參觀預約,11月3日恢復開館。

天河區(qū)博物館是地區(qū)綜合類型的博物館,成立于2002年6月。2004年6月,廣州市文化局將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劉氏家廟移交天河區(qū),同年,天河區(qū)博物館以此作為館址。博物館與劉永福紀念館(籌建)同為一址。現有藏品230多件,照片資料近千張。目前正在籌備民族英雄劉永福事跡展覽,及劉氏家廟院區(qū)整修工作。

云展廳是疫情期間比較熱門的詞,畢竟很多博物館、陳列館等都不能去參觀瀏覽,今年的廣交會都是線上舉辦,那么云展廳就是企業(yè)線下的實體展廳,通過一系列的手段和技術搬到網上一種形式,5月25日,青島酒店管理職業(yè)技術學院青島餑餑榼子博物館云展廳正式上線,因疫情關閉的博物館通過云端展覽的新面貌向公眾開放,采用這種方式,讓更多想參觀青島餑餑榼子博物館有了更多方式。

“轉基因”一直以來是熱點話題,與老百姓生活息息相關,不僅僅是經濟問題、貿易問題、社會問題乃至倫理問題。日前,位于上海市農業(yè)科學院閔行院區(qū)內的首個“VR+轉基因”科普展示廳正式啟動,上海首個VR+轉基因科普展示廳旨在進一步提升市農科院科普能力和科普效果,增強公眾對轉基因的科學認知。

中國移動發(fā)布《5G垂直行業(yè)應用白皮書》,深入解析5G賦能V2X自動駕駛、飛聯網、智能電網、工業(yè)互聯網、遠程醫(yī)療、智慧校園、城市綜合治理、高清行業(yè)視頻等8大垂直行業(yè)應用,探索5G時代各行業(yè)的應用場景、解決方案和發(fā)展趨勢。
官方客服微信號
官方客服微信號
